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京市平原地区1992-2013年生态空间演变    

Changes of ecological spaces in Beijing's plain areas between 1992 and 2013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姚娜[1] 马履一[1,3] 杨军[2] 贾黎明[1,3] 段劼[3] 黄从红[2]

机构地区:[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3]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北京100083

出  处:《生态学杂志》

基  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12110000851200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教设项目;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项目(CXYBL2008-2010)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34

期  号:5

起止页码:1427-14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5_2016、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明确北京市平原地区生态空间的时空演变特点,并在首都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实施背景下判定其调控关键区,本文基于3S(RS、GIS、GPS)技术和景观分析方法对这一区域1992—2013年的相关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2—2013年,平原区生态空间比例由53.20%下降至40.97%,人均生态空间由360.61 m2下降至132.15 m2;自中心城区向郊区,生态空间比例逐渐升高,斑块也更加聚集,但这种城郊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22年来,平原区南部和东南部生态空间有较大缩减,三环附近破碎化趋势较严重,五六环之间人均生态空间降低明显,平原区乡镇/街道区域生态空间组成整体由草地-作物主导向林灌木主导演变。城市化导致的建成区扩张,人口增长和郊区耕地的转移、覆膜化可能是导致平原区生态空间负向演变的主要原因,城市林业建设对生态骨架的维持和重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首都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实施为其生态空间调控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增加森林的同时,也需注重水体和农田的保护。

关 键 词:北京  平原造林  生态空间 演变  调控  

分 类 号:S718.5[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