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演变规律的多中心研究    

Multi-center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types and syndrome factors evolvement law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lated gastropath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瑶[1] 刘庆义[2] 叶晖[3] 张学智[3] 成虹[4] 谢莎莎[3] 张月苗[3] 李梦伊[3] 于靖[3]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1007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出  处:《现代中医临床》

年  份:2015

卷  号:22

期  号:2

起止页码:12-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查阅文献,综合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分别设计证型、证候要素调查问卷表,对2013年9月—2014年10月于北京市3个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4例H.pylori相关性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84例H.pylori相关性胃病(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GU)患者常见7个症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反酸烧心、胃痛、胃胀、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神疲乏力,CAG与CSG、GU与CSG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舌象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舌红苔黄(白)腻>舌暗红苔黄(白)>舌红苔黄(白)>舌红少苔,各疾病间总体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型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湿热证,其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阻证,CAG与CSG、GU与CSG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主要证候要素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热>湿>气滞>寒>血瘀>气虚>阴虚,CSG与CAG、GU与CAG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ylori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证型以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为主,中医证候要素以热、湿、气滞为主。H.pylori相关性胃病与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具有相关性。

关 键 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证型 证候要素 流行病学调查

分 类 号:R259[中西医结合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