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邵红征[1] 王桂玲[1] 胡志勇[1]

机构地区:[1]黄石市第五医院消化科,435000

出  处:《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年  份:2015

卷  号:20

期  号:1

起止页码:61-6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不同频率探头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不同频率超声探头对180例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总结内镜超声特点,并与最终EMR、ESD或外科手术得出的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发现慢性炎症71例,上消化道早癌10例,表现为黏膜层等回声或稍低回声改变,病变均未突破黏膜下层。间质瘤或平滑肌瘤46例,多位于食管或胃,表现为黏膜肌层及以下各层次的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为主,外覆强回声包膜,两者在超声下很难区别。脂肪瘤10例,多位于胃体及胃窦,表现为黏膜下层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囊肿14例,多位于十二指肠,表现为位于黏膜下层的单房或多房性的无回声区,包膜完整。恶性淋巴瘤1例,位于胃体,表现为局部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增厚,呈中低回声,不均匀,较少侵及固有肌层。血管性病变(血管瘤、静脉曲张)12例,多位于食管及胃底,表现为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无回声,部分中高回声,圆形或不规则形,散在或成簇状分布,部分互相沟通。另外还有食管结核2例,异位胰腺6例,壁外压迫10例。超声与最终诊断结果均相符。结论内镜不同频率探头超声检查可以明确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病变的大小,消化管壁起源和边界,根据超声特征对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能与腔外压迫性病变相鉴别。

关 键 词:超声内镜 不同频率探头  上消化道隆起病变  

分 类 号:R57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