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投射性认同的三次转向:内涵演变与概念比较    

Three Diversions of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Connotative Evolution and Conceptual Comparis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劲骁[1] 陈巍[2,3]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210097 [2]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绍兴312000 [3]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杭州310028

出  处:《心理科学进展》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七批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57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04);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NDJC172YB)

年  份:2015

卷  号:23

期  号:4

起止页码:614-6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CSSCI、CSSCI2014_2016、JST、NSSD、PUBME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投射性认同发端自Freud的投射概念,后由Klein正式提出,经过Bion,Resenfeld,Grotstein等人的发展,已经成为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内涵演变经历了从单向投射到双向互动,从内心幻想到现实交流,从母婴关系到咨访关系的三次重要转向。投射性认同较投射而言是一种更成熟复杂的防御机制,与移情的差异则体现在起因、内容和结果等方面。近年来,神经精神分析的兴起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理解投射性认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基础。

关 键 词:投射性认同  投射  移情 神经精神分析  

分 类 号:R395[心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