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鲁甸6.5级地震地下流体典型异常与前兆机理分析  ( EI收录)  

UNDERGROUND FLUID ANOMALIES AND THE PRECURSOR MECHANISMS OF THE LUDIAN M_S6.5 EARTHQUA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耀炜[1] 任宏微[1] 张磊[1,2] 付虹[3] 孙小龙[1] 何德强[4] 余怀忠[5] 周志华[5] 张国盟[1]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3]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 [4]昭通市防震减灾局,昭通657000 [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65

出  处:《地震地质》

基  金:中国地震局“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专题研究”项目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37

期  号:1

起止页码:307-3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川滇地区前兆台网资料,结合异常现场核实工作结果,对鲁甸6.5级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现象进行了总结。遵循地震分析预报的基本思路,按照长期、中期、短期趋势异常、临震异常和宏观异常阐述了鲁甸6.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现象。结果表明,长期和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主要出现在距震中300-500km范围,短期趋势和临震及宏观异常集中于震中区100km范围内。这种流体异常特征反映了在较高密度的观测点区域,可以观测到流体活动加剧的前兆现象,有利于判定地震危险区和短期阶段跟踪分析。区域应力加载作用可能引起的断裂带裂隙的开启与闭合,导致温泉和井水温、深部气体与承压井水位的持续变化;水岩反应加剧和地下水混合作用增强,使地下水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显著宏观异常。在一定密度的前兆观测地区,能够获取用于判定地震危险性的前兆信息。

关 键 词:鲁甸6.5级地震  地下流体 异常信息  前兆机理 地震科考  

分 类 号:P315.7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