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Research and prospect on physio-ecological properties of ratoon rice yield formation and its ke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002 [2]福建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福州350001 [3]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4]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雅安61113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70);福建省粮食科技重大专题(2004NZ01-4);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2008NZ020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1060)资助
年 份:2015
卷 号:23
期 号:4
起止页码:392-40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2015_2016、IC、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收割低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具强低位芽再生力的杂交籼稻品种或感光性弱的重穗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籼粳交水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头季成熟期至再生季齐穗期根系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再生季产量的高低,再生季稻高产的前提是健壮的头季根系和一定数量新生根系的有效结合,这有利于促进腋芽的萌发成苗、增加每平方米穗数,是再生稻高产增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适时早播、畦栽沟灌、二次烤田、重施促芽肥、适高留桩的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并从品种选择、再生季施肥、留桩高度等方面探讨了机械化收割低留桩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栽培技术及生理生态机制。最后提出了我国再生稻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认为当前轻简化的机收低留桩再生稻是我国再生稻发展的方向,并对机收低留桩再生稻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关 键 词:再生稻 产量形成 发育遗传特性 人工收割 机械化收割 栽培技术
分 类 号:S511.0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