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泥沙及氮磷流失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Losses Under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in Purple Hilly Ar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雪琴[1] 蒋平[2] 彭旭东[2] 史东梅[2]

机构地区:[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重庆401331 [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究所,重庆400715

出  处:《水土保持学报》

基  金: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CSTC2013gg-yyjsb20002);重庆市水利局科技项目;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15)

年  份:2015

卷  号:29

期  号:2

起止页码:35-3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研究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泥沙特征及面源污染物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2014年6-7月共观测到6次产生地表径流降雨事件,其降雨量在14.3~34.3mm之间,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产流量均以荒草地最大,其数值在25~35L之间;而产沙量均以顺坡耕作最大,其产沙模数在0.130~2.056g/m2,其次为横坡耕作。(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总氮浓度均以6月25日和6月30日较高且以横坡耕作最大,而总磷浓度在观测期间均以顺坡耕作最大,其浓度在2.51~5.90 mg/L之间;顺坡耕作平均总氮流失量比横坡耕作和横坡植物篱耕作分别高9.31%和94.49%,而平均总磷流失量分别为二者的2倍和3倍左右。(3)总氮次产污模数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且前期降雨会导致次产污模数迅速增加;降雨量为27.8mm(6月30日)时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次产污模数达到最大值;总磷次产污模数与总氮相比较小,数值在0.03~0.51kg/km2之间,与降雨量关系不明显。

关 键 词:面源污染 径流泥沙 土地利用类型 紫色丘陵区

分 类 号:S157.1] X5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