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的岩溶泉污染来源及含水介质特征分析——以重庆黔江区鱼泉坎为例    

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online tracer technique in distinguishing the contaminant source of water resources in karst area:A case study of Yuquankan spring in Qianjiang county,Chongq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于正良[1,2] 杨平恒[1,2] 谷海华[3] 方明洋[3] 李建鸿[1] 陈金龙[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2]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环境-重庆南川野外基地,重庆408435 [3]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400700

出  处:《中国岩溶》

基  金:重庆国土房管科技计划项目(CQGT-KJ-201405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DJK2014A016);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14056);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KDL2012-08)

年  份:2014

卷  号:33

期  号:4

起止页码:498-50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3_2014、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以其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岩溶地下水文系统研究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重庆市黔江区鱼泉坎岩溶泉的污染问题导致蓬东乡、五里乡及其周边3 000居民饮水困难,为了确定水源地主要的污染源,选取荧光素钠、天来宝2种示踪剂,应用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确定了重庆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的化粪池与鱼泉坎泉之间存在水力联系。两种示踪剂的回收率均较低,分别为:荧光素钠3.51%,天来宝2.56%,且两回收曲线存在一定差别,可能与天来宝的水溶性较荧光素钠低有关。基于荧光素钠初现时间和首个峰值出现时间计算的地下水最大流速与平均流速分别为27.09m/h、22.32m/h,反映鱼泉坎岩溶孔隙、裂隙较小,化粪池污染渗漏缓慢、运移时间长。示踪剂质量浓度历时曲线表现为多峰型,推断化粪池至鱼泉坎泉段至少存在4条较大的径流通道,表明示踪段表层岩溶泉裂隙发育的相对均匀性。欲恢复鱼泉坎泉的水质,须对该养殖场进行防渗处理或勒令关闭。

关 键 词:高分辨率 示踪技术 岩溶区  水源地  污染源  表层岩溶泉

分 类 号:P641.72] X523[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