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广西火桐自然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Comparison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natural and ex-situ conservation populations of Erythropsis kwangsien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骆文华[1] 代文娟[1] 刘建[2] 胡兴华[1] 李祥军[1,3] 黄仕训[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南宁530028 [3]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基  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GXNSFAA053069);财政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KSCX2-YW-Z-1009)

年  份:2015

卷  号:35

期  号:2

起止页码:66-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_E2015_2016、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ISSR标记方法,对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 10个自然种群和1个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用10个引物从广西火桐总DNA中共扩增出6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1条。自然种群中以维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而三叠岭瀑布种群最低。自然种群的总遗传变异Ht为0.281 5,种群内遗传变异HS为0.076 4,种群间遗传变异为0.205 1,基因流为0.183 2。迁地保护种群的HEt和HES均为0.118 8。自然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731 9),种群间变异占主导地位。合并后的自然种群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RPPB)、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高于迁地保护种群,分别为85.00%和31.67%、0.284 1和0.118 8、0.428 5和0.175 7。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火桐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未能涵盖整个种群。建议从多个自然种群中收集种子,尽可能多的采集样本,分区育苗种植,以增加遗传多样性水平。

关 键 词:广西火桐  野生种群 迁地保护种群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分 类 号:S718[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