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Population Quality and Yield Formation of Super High-Yielding Winter Whea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房琴[1] 王红光[1] 马伯威[1] 李东晓[1] 李瑞奇[1] 李雁鸣[1]

机构地区:[1]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

出  处:《麦类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08);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2-3)

年  份:2015

卷  号:35

期  号:3

起止页码:364-3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基本苗150万、225万、300万和375万·hm^-2)和施氮量(180、240和300kg·hm^-2)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总茎(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4种密度下都取得了较高的穗数。越冬前至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基本苗为150万和225万·hm^-2时开花后LAI和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基本苗300万和375万·hm^-2。各生育时期(除起身期外)不同施氮量之间总茎数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高施氮量下开花后LAI衰减较慢。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显著,施氮量仅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与施氮量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本苗150万·hm^-2、施氮量240~300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分别为10 308.65和10 221.98kg·hm^-2。因此,建议在低密度下适当增施氮肥。而从节本增效考虑,在高密度下应适当减少氮肥投入,以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效。

关 键 词:冬小麦 种植密度 施氮量 群体性状 产量  

分 类 号:S512.1] S31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