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U-Mo协变模式与古海盆水体滞留程度的判识    

U-Mo covariation in marine shales of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s in Sichuan Basi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watermass restric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艳芳[1] 吕海刚[1] 张瑜[1] 张小龙[1] 邵德勇[1] 闫建萍[1] 张同伟[1]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地球化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214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095)

年  份:2015

卷  号:44

期  号:2

起止页码:109-1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RSC、ZGKJHX、核心刊

摘  要:古海盆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和滞留状况可通过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来指示。本文利用页岩中U、Mo微量元素含量,研究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四川盆地的水体滞留情况。龙马溪组页岩在厌氧环境中Mo/TOC平均值为15,接近于半滞留海盆。且随着还原程度的增强,U、Mo富集系数趋于增加,但海水中较低的Mo浓度限制了Mo/U比值的继续增加,稳定在1倍海水值左右,指示龙马溪期四川盆地属于半滞留海盆。五峰组页岩Mo/TOC平均值为4.7,接近于黑海(4.5)这样的强滞留环境。U、Mo富集系数明显小于龙马溪组,在缺氧的环境中未表现出随富集系数增大Mo/U比值增大的趋势,且Mo/U比值低于正常海水值,表明五峰组沉积时期海盆的滞留程度要比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强烈,属于强滞留环境。五峰组沉积时期强烈的海盆滞留导致水体交换速度缓慢,形成了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缺氧环境,而龙马溪组沉积时期海平面上升造成的缺氧环境控制了半滞留海盆有机质的富集。

关 键 词:有机质富集  U、Mo富集系数  盆地滞留  页岩气  四川盆地

分 类 号:P59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