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40 [2]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免疫风湿科,上海200040
基 金:上海市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No.13DZ2260700)
年 份:2015
卷 号:35
期 号:1
起止页码:22-2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 提高对肠白塞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肠白塞病患者36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白塞病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内镜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情况.计数资料间比较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疗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36例肠白塞病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中位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8.2±6.8)年.91.7%(33/36)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迟于白塞病临床表现出现.36例患者均有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眼炎、关节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3.9%(23/36)、58.3%(21/36)、25.0%(9/36)、25.0%(9/36).主要的消化系统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便血,其中腹痛最为常见,发生率为75.0%(27/36).消化道出血、肠穿孔、肠梗阻、内瘘形成是常见的肠白塞病并发症,其发生率分别为36.1%(13/36)、2.8%(1/36)、2.8%(1/36)、2.8%(1/36).存在眼部病变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6例,女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0.111,P<0.05).55.6%(20/36)的患者ESR加快.27.8%(10/36)的患者CRP阳性.9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5例肠壁增厚,1例回盲瓣处见增殖性病灶.病变部位以回盲部最为多见,占36.1%(13/36),镜下表现以溃疡为主,活组织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非特异性急慢性炎性反应、炎性肉芽组织形成.22例患者接受柳氮磺吡啶治疗.24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白塞病复发后,5例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联合免疫抑制剂和TNF拮抗剂治疗,9例联合TNF拮抗剂治疗.所有病例均联用PPI.12例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接受口服沙利度胺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联用免疫抑制剂或TNF拮抗剂者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r=3.984,P<0.05).结论 肠白塞病患者中以青壮年者为多,消化系统症状多出现于白塞病临床症状
关 键 词:肠白塞病 临床特点 内镜
分 类 号:R597.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