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压实红黏土失水收缩过程的孔隙演化规律  ( EI收录)  

Pore size evolution of compacted laterite under desiccation shrinkage process effec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谈云志[1] 喻波[1] 刘晓玲[1] 万智[2] 汪洪星[1]

机构地区:[1]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2]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5

出  处:《岩土力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009084);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学位论文培优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No.2013M542057)

年  份:2015

卷  号:36

期  号:2

起止页码:369-37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51400700003)、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失水收缩是诱发黏性土体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揭示收缩开裂的内在机制对预防工程灾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压实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然风干条件下4种初始干密度试样的自由收缩试验。依据试样收缩曲线的特征,确定了4个特征含水率点,包括饱和含水率、比例收缩阶段中间含水率、缩限以及残余收缩阶段中间含水率。试样从饱和含水率状态风干到上述特征含水率点后立刻用液氮冻干法干燥,并通过孔隙分析仪测定该脱湿状态下的孔隙分布特征,着重探明细观孔隙体积与宏观总体积收缩的对应过程。结果表明:失水过程的前阶段(偏湿时)团聚体间的孔隙优先收缩,表现为大孔隙体积峰值半径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小,小孔径的孔隙体积则增多;而当达到残余阶段后团聚体内的孔隙会发生收缩,表现为小孔隙的体积峰值会减小;随着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土体进入零收缩阶段,团聚体间和团聚体内的孔隙均不会发生变化。整个失水过程中孔隙总体积明显减小,与所测得的宏观变化规律相吻合。

关 键 词:红黏土 收缩  孔隙分布

分 类 号:TU44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