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云南鲁甸M_S6.5地震余震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  ( EI收录)  

RELOCATION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OF THE M_S6.5 LUDIAN EARTHQUAKE AND ITS SEISMOGENIC STRUC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房立华[1] 吴建平[1] 王未来[1] 吕作勇[2] 王长在[1] 杨婷[1] 钟世军[1]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2]广东省地震局,广州510070

出  处:《地震地质》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4043);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308013);中国地震局"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专题研究"项目共同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36

期  号:4

起止页码:1173-118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整合了鲁甸震区周边的云南省地震台网、昭通市地震台网、巧家台阵,以及流动台站2个月的震相观测数据,对鲁甸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1 750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有2个优势分布方向,分别为SE向和SW向,具有不对称的共轭分布特征。2个余震条带的展布长度相当,约为16km,夹角约100°。余震分布显示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为高倾角的走滑断层。主震位于2个余震条带中间略偏西南的位置,早期余震主要沿NW-SE向垂直于昭通-鲁甸断裂分布,主震西南侧的余震可能为后期触发的。根据余震分布与周边断层的关系、主震震源机制、烈度分布的长轴方位,以及滑坡分布等资料,认为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W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包谷垴-小河断裂南北两侧无论是在地震活动、深部速度结构,还是块体运动方向和速率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断裂北侧的高速异常可能是阻止余震向北继续扩展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鲁甸地震  余震序列 地震定位 发震断层

分 类 号:P315.6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