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华南一次典型回流暖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Mesoscale analysis of a typical heavy rain event caused by returning flow in the warm sector in souther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叶朗明[1,2] 苗峻峰[1]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2]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江门529000

出  处:《暴雨灾害》

基  金: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自立项目(201201);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项目(东亚季风与区域气候变化)

年  份:2014

卷  号:33

期  号:4

起止页码:342-3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FY-2E卫星TBB、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5月8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该过程发生在出海变性高压脊后部,较强的超低空东南急流遇到喇叭口地形作用形成地面辐合线产生辐合抬升是此次暴雨的启动机制;该过程未受冷空气影响,属于华南回流型暖区暴雨过程。(2)4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连续生成、东移发展是造成本次暴雨过程的直接原因,其中,第一个MCS持续时间最长达6 h,先前MCS消亡的同时在其西南侧又新生MCS,造成多个对流系统经过同一地区形成类似的"列车效应"。(3)不同于以往华南暖区暴雨个例水汽集中在850 h Pa或925 h Pa,此个例水汽主要来源于950 h Pa超低空东南急流,该急流使低层能量得以维持;中层小股干冷空气侵入为MCS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垂直螺旋度反映了深厚涡度柱与强烈上升运动的耦合,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机制。(4)分析区域自动站风场资料可知,阳江-恩平一带夜间增强的东南风在有利地形下与陆地静风或东北风形成中尺度辐合线,使移入的小尺度对流云团加强并形成MCS,而MCS后侧出流与来自海洋上的东南气流形成新的中尺度辐合线又触发新的MCS,其后向传播特征明显。

关 键 词:暖区暴雨 中尺度辐合线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中尺度分析

分 类 号:P458.121.1[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