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华南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研究:现状与前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毛建仁[1] 厉子龙[2] 叶海敏[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 [2]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编号:1212010611805;1212010911012;1212011121098);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编号:2011DFA22460);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基础地质项目(编号:1212011120120);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4C33023)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44

期  号:12

起止页码:2593-26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CD、CSCD2013_2014、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华南陆块是由华夏地块和扬子克拉通在新元古代早期碰撞拼贴形成,在古生代时期其北侧、西侧和南侧受到古特提斯洋消失的影响,在晚古生代末期在南、北两侧分别与印支陆块和华北陆块发生碰撞形成现今中国大陆东部的基本格架,自中生代起受到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因此,华南陆块经历了三大构造体系的作用,产生了叠加复合型构造样式.华南与周边地区有关中生代地质的对比研究表明,尽管华南陆块中生代紧邻西太平洋俯冲带,但东缘尚未发现有新生的弧型地壳,华南中生代地质特征主体表现为古大陆边缘再造至陆内构造,缺乏洋岛玄武岩和大陆弧安山岩.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重点,是确定华南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展布和构造演化.本文通过总结华南具有挤压-伸展构造转换的三条结合带的岩浆岩记录,结合构造变形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试图推动华南地质研究,使其成为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典型靶区.

关 键 词:地质构造 岩浆岩成因  岩浆活动 大陆动力学 华南陆块

分 类 号:P588.11] P542[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