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第24太阳活动周中纬度电离层低电离水平的观测研究  ( EI收录)  

Low ionization level of northern midlatitude ionosphere in solar cycle 24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于世美[1,2] 郝永强[1] 张东和[1] 肖佐[1,3]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1 [2]<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717 [3]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957801;2011CB8114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155);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17);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57

期  号:11

起止页码:3512-35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延续2008--2009年的太阳极低活动期,第24太阳活动周开始后太阳活动性上升缓慢,即使在趋近峰年时太阳极紫外(EuV)辐射通量的水平仍显著低于前几个活动周.比较第23、24周的太阳辐射水平,及日本国分寺和子午工程武汉站的电离层测高仪观测,发现第24周的太阳EUV辐射、电离层F区临界频率(foF2)和峰值高度(hmF2)都显著低于第23周的同期水平;在较低高度上,偏低的EuV辐射带来的电子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峰值电子密度(NmF2)和0.1~50nm太阳EuV辐射通量在多数时候都同步的偏低25%~50%;但是在夏季NmF2与EUV辐射的关联性较差,即NmF2的偏低在夏季较少.分析认为这与热层中性风的季节特点有关2在夏季午后,吹向极区的子午向风总是较弱,在第24周偏低的EuV辐射背景下,减弱的离子曳力使其他季节的极区向风得到增强,进一步促进了NmF2和hmF2的降低,使这一机制的效果非常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在对第24周电离层进行预测预报时,需更多地考虑非直接电离机制的影响.总体而言,第24周的热层和电离层变化特征可能将有别于之前几个活动周的观测,并偏离人们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

关 键 词:太阳活动周 电离层 子午工程  

分 类 号:P352.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