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钛表面脂多糖胺纳米囊泡-透明质酸聚电解质多层膜的构建及细胞生物学效应    

Study on construction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lipopolysaccharide-amine nanopolymersomes/hyaluronic acid 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 films on titanium surfa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滕伟[1] 王琴梅[2] 陈盈[2] 黄洪章[3]

机构地区:[1]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55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生部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 [3]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口腔颌面外科,广州510055

出  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665);广东省科技计划(2013B051000017)

年  份:2014

卷  号:49

期  号:12

起止页码:758-7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3_2014、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 探讨聚电解质多层膜(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 films,PEM)对钛表面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以期为PEM用于钛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含骨形成蛋白2(plasmid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pBMP-2)基因的脂多糖胺纳米囊泡(lipopolysaccharide-amine nanopolymersomes,LNP)(简称pLNP)作为阳离子聚电解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作为阴离子聚电解质,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碱热处理后的钛表面构建PEM,HA和pLNP在钛表面依次组装1次为1个组装循环.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组装前后钛表面形貌.通过紫外光谱分析、表面接触角测量对不同组装循环PEM进行表征.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自组装A组(4个组装循环,外表面为pLNP聚电解质层)、自组装B组(4.5个组装循环,外表面为透明质酸聚电解质层)、空白对照组(抛光钛)和碱热处理组(碱热处理钛)表面接种0.5和1h的黏附情况及1、3、5d的增殖情况(每组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6).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膜中不含pBMP-2)和自组装A组7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原位转染能力(每组样本量为6).结果 扫描电镜可见自组装后钛表面被PEM覆盖,变得相对平滑.紫外光谱显示PEM在260 nm处出现DNA吸收峰,其吸光度值随组装循环数增加而增加.抛光钛经碱热处理后接触角从(62.6±4.9)°骤降至(8.1±2.2)°,组装过程中表面接触角呈锯齿状交替上升,随自组装循环数增加而增势变缓,至5.5个循环时达到(49.3±1.3)°.接种0.5和1h后自组装A组细胞黏附A值(0.415±0.085、0.426±0.048)均显著高于自组装B组(0.299±0.012、0.355±0.022)、空白对照组(0.225±0.007、0.260±0.010)和碱热处理组(0.302±0.056、0.339±0.028)(P<0.01).培养1、3和5d后自组装A和B组细胞增殖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碱热处理组(P<0.01).7d时自组装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261±58)�

关 键 词:钛  骨形态生成蛋白2  聚电解质膜  脂多糖胺纳米囊泡  

分 类 号:R783.1[口腔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