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34份四川小麦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评价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of 134 Wheat Cultivars and Lines from Sichuan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任勇[1,2] 李生荣[1] 周强[1] 杜小英[1] 何员江[1] 魏育明[2] 郑有良[2]

机构地区:[1]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绵阳分中心,四川绵阳621023 [2]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四川温江61113

出  处:《麦类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四川省麦类创新团队项目

年  份:2014

卷  号:34

期  号:6

起止页码:847-8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小麦条锈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为了系统掌握四川小麦品种和后备品系的条锈病抗性水平,给四川乃至全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及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信息,利用7个条锈菌流行小种对134份四川审定品种和后备品系的苗期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品种(系)在苗期对7个条锈菌小种CYR31、Su11-7、CYR29、Su11-4、CYR32、CYR33和V26(新致病类型)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2.4%、92.5%、89.3%、89.4%、87.3%、85.0%和82.8%;其中,76份品种(系)抗所有小种,占56.0%;此外,条锈菌新致病类型V26对四川小麦品种(系)的毒性已经超过当前的优势小种CYR32和CYR33。根据抗谱分析结果,将所有品种(系)分为四大类。其中,66.4%的品种(系)为全生育期抗性,17.9%为成株期抗性,9.7%表现为苗期抗性,6.0%表现为感病。表明四川小麦品种(系)整体抗性水平较高,但抗病类型相对单一。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宽抗源,提高抗病基因的多样性;同时应逐步开展全生育期抗病基因和成株期抗病基因聚合育种,以提高品种抗病的持久性。

关 键 词:小麦 条锈病 抗性评价

分 类 号:S512.1] S435.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