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探讨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大型猫科动物及其猎物的种群评估方法    

On the assessment of big cats and their prey populations based on camera trap dat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治霖[1,2] 康霭黎[2] 郎建民[3] 薛延刚[3] 任毅[2] 朱志文[2] 马建章[1] 刘培琦[2] 姜广顺[1]

机构地区:[1]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40 [2]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北京100080 [3]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珲春133300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336);国家基金委专项基金(L1322010);WCS中国项目

年  份:2014

卷  号:22

期  号:6

起止页码:725-7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3_2014、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红外相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及其猎物种群的研究。本研究以珲春保护区春化和马滴达两个区域的监测结果为例,介绍利用该技术对我国长白山区东北虎、东北豹及其猎物的种群评估方法,包括监测位点的选择、相机的架设方式及参数设置、数据筛选、东北虎和东北豹体侧花纹个体识别方法、物种相对丰富度的计算以及捕食者与猎物丰富度关系模型的构建。最后就东北虎、东北豹体侧花纹个体识别技术的适用性、红外相机监测与传统调查方法的差异,相机监测的误差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密度预测以及东北虎、东北豹个体自动识别技术还需继续完善。1对/25 km2的相机架设密度基本上满足对于珲春保护区春化至马滴达区域虎豹的监测强度要求,但对于有蹄类则需要另外的监测方案。

关 键 词:广义可加模型  个体识别  相对丰富度指数  误差分析 种群评估  

分 类 号:S86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