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位霞[1] 毛蕾蕾[2] 袁慧[2]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上海201700 [2]山东省高校脑微循环重点实验室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出  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0800358)

年  份:2014

卷  号:23

期  号:11

起止页码:1048-10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_E2013_2014、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病死率高,约30%的患者在入院前后死亡,存活的患者中约一半会遗留永久性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血管痉挛( cerebro vascular spasm,CVS)是其主要并发症,包括SAH后3~4 h发生的早期痉挛,以及发生在3~14 d 的迟发性痉挛两个过程。后者以持久性血管痉挛为主要特征,可以导致20%~40%的患者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SAH 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准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关 键 词: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HEMORRHAGE 急性脑卒中 SAH 入院前后  发病机制  永久性

分 类 号:R743.3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