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黔西地区煤层埋深与地应力对其渗透性控制机制  ( EI收录)  

Control Mechanism of Buried Depth and In-Situ Stress for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n Western Guizho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宏杰[1,2] 桑树勋[3] 易同生[2] 赵霞[2] 刘会虎[1] 李林[4]

机构地区:[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2]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 [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4]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出  处:《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330638;41272154;41402140;41302129);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No.[2014]600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408085QE88);安徽理工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o.QN201307);山西省煤层气联合研究基金项目(No.2012012008)

年  份:2014

卷  号:39

期  号:11

起止页码:1507-15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收录号:20144900285928)、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PROQUEST、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基于黔西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16口井36层次的试井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黔西地区煤储层渗透性的展布规律与地应力特征,论证了煤层埋深与地应力对其渗透性的控制机制.研究表明,研究区煤储层以特低渗-低渗透率储层(〈0.1×10^-9 m^2)为主,中渗透率储层(0.1×10^-9-1.0×10^-9 m^2)也占有相当大比例;应力场类型在浅部表现为大地动力场型,一定深度可能转化为准静水压力状态.煤储层渗透率及其埋深的负幂指数关系较为离散,但在不同深度渗透率转折点与地应力场类型转变一致;单井煤储层试井渗透率差异较大,随地应力增大和埋深增加而降低,平面展布受地应力强度控制由SW-NE具"低-高-低"发育规律.埋深对渗透率的控制实质是地应力的控制,区域构造位置及其所处高应力场作用下的煤体形变与破碎致使孔裂隙压缩或闭合是该区渗透性差异的主要控制机制.

关 键 词:黔西地区  煤储层 渗透性 埋深 地应力 控制机制  能源地质  

分 类 号:P618.1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