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模糊的刑事证明逻辑——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证据规则评析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洪波[1] 缪锌[2]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2]四川理工学院法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基  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一般项目"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以实质证据与辅助证据的区分为视角"(GJ2011C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982);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2015XWD-S0301)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15

卷  号:36

期  号:1

起止页码:79-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A-PROQEUST、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由于没有好的证据法学理论指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在证据规则的解释性规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一、对证明标准的解释没有合理、清晰的体现认识论和价值论的逻辑;二、对证明方法及其适配于证明标准的解释没有合理、清晰的体现认识论的逻辑。解决这些问题,法典和司法解释都需要进行改革和进一步的完善,其基本的指导思想应是:刑事证明逻辑的转换,即从唯一结论的真实标准及其对应证明方法向或然性真实标准及其对应证明方法的转型,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改革的应然取向。

关 键 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证据规则  刑事证明逻辑  证明标准 证明方法  

分 类 号:DF7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