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碳纳米管束/介质界面表面波激发与传输特性  ( EI收录)  

Excit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at interface between carbon nanotube and dielectric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玥[1,2] 何雨霖[2] 张丽颖[2] 王暄[1] 童一静[2] 吴群[3]

机构地区:[1]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电介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2]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3]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  处:《红外与激光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1075);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2012M511507);黑龙江省教育厅青年骨干人才项目(1254G021);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前沿预研基金(DE2012B05);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课题(201302);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12521110)

年  份:2014

卷  号:43

期  号:11

起止页码:3843-38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收录号:20150300435499)、IC、INSPE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波产生的物理机理和其新颖特性,设计出能够激发太赫兹表面等离子体波的两种圆柱体周期性光栅结构模型。通过研究周期性阵列结构中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色散关系,理论预测了表面等离子体波的共振频率,并在仿真实验结果中得到验证。通过观察表面等离子波电场的变化,结合理论详细分析了界面处表面波随各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垂直结构的碳纳米管束半径为24μm,栅周期为95μm时,激发的表面等离子波最强;而对于水平结构,半径为25μm,栅周期为120μm时,所激发表面等离子波最强。其研究结果对利用等离子波探测THz信号和THz传感器的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太赫兹波 表面等离子激元 碳纳米管  表面光学

分 类 号:O4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