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6-苄氨基腺嘌呤和萘乙酸对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生长和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6-benzylaminopurine and α-naphthaleneacetic acid on growth and isoflavone contents of Pueraria phaseoloides hairy roo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含杰[1,2] 施和平[2]

机构地区:[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林业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004 [2]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1

出  处:《生物工程学报》

年  份:2014

卷  号:30

期  号:10

起止页码:1573-158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BSCO、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探讨植物激素对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生长和异黄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或6-BA和萘乙酸(α-Naphthaleneacetic,NAA)结合处理三裂叶野葛毛状根,观察其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毛状根中异黄酮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6-BA抑制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的生长,降低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的生物量,且随着6-BA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果愈明显;同时降低其总异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6-BA和NAA 2.0 mg/L结合抑制毛状根的生长,降低毛状根中总异黄酮化合物含量。6-BA和NAA结合能显著提高毛状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但降低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单独6-BA处理的毛状根培养至30 d时,可以检测到典型的DNA ladder带,而6-BA和NAA结合处理的毛状根培养至20 d时就可以检测到DNA ladder带,表明6-BA或6-BA和NAA结合都可以促进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且NAA具有协同作用。

关 键 词:三裂叶野葛 毛状根 异黄酮化合物 6-苄氨基腺嘌呤  萘乙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细胞程序性死亡

分 类 号:S567.239] Q94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