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主要湿地植被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major wetland vegetation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伟芳[1,2] 章文龙[1,2] 张林海[1,2] 陈晓艳[1] 林伟[1] 曾从盛[1,2] 仝川[1,2]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2]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

出  处:《植物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2100-67);福建师范大学校级创新团队项目(IRTL1205);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13081)

年  份:2014

卷  号:38

期  号:10

起止页码:1041-10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3_2014、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湿地植物氮(N)和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揭示植物与生境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中国52个采样区湿地植物不同器官和全株样本的N和P含量,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探讨植物器官、生长期、植物类型、湿地类型和气候带对湿地植物N和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地植物各器官N、P和N:P的几何平均值均表现为叶片(N,16.07 mg·g–1;P,1.85 mg·g–1;N:P,8.67)>地上部分(N,13.54 mg·g–1;P,1.72 mg·g–1;N:P,7.96)>茎(N,7.86 mg·g–1;P,1.71mg·g–1;N:P,4.58);2)叶片N含量随时间变化呈现"三峰"型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7月和9月;茎的N含量随时间变化表现为"双峰"型,峰值出现在5月和9月;成熟期之前,植物叶片的N:P与N趋同波动,N:P主要受N含量控制;衰老期N:P受P含量控制。3)湿地类型是影响植物叶片N和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关键因素,N和P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河流,最低值出现在沼泽湿地,N:P的变化趋势大致与之相反。4)植物叶片N、P和N:P的几何平均值都表现为热带>温带>亚热带,但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5)中国大部分湿地植物叶片N:P<14,表现为N限制。

关 键 词:生态化学计量学  湿地植被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