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早期《老子》文本的演变、成型与定型——以出土简帛本为依据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丁四新[1,2]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2]武汉大学国学院

出  处:《中州学刊》

年  份:2014

期  号:10

起止页码:103-1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A-PROQEUST、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DFYBKZL(收录号:573011)、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早期《老子》文本在不断发生演变。从郭店简本到帛书本,《老子》大致处于"自然分章"阶段,但人为分章的因素在不断增强。自景帝立经后,西汉《老子》的篇章进入了人为设计和裁划的阶段。帛书甲本是一个关键性的文本,奠定了其后诸本的基础;从战国中期到汉初,《老子》的主题意识在不断强化,最后在帛书乙本中以"德""道"的篇名完全呈现出来。帛书二本属于成型本,而北大汉简本则属于定型本。汉简本及邻氏、傅氏、徐氏三家本均当为景帝立经本的复抄本。《老子》的立经,与其文本的定型同步展开。在西汉中后期,《老子》进入了子学化的定型阶段,严遵本、刘向本(通行本)即属于所谓子学化的定型本。《老子》的定型,以"天地—阴阳"的宇宙论为基本原理,其章数设计亦有相应的数理法则。刘向本章数设定的依据具体见之于其子刘歆的《三统历》,总章数"81"源自太初历的日法数,上下篇的章数(37对44)则依据中数五六之比而裁定。至于汉简本章数的设定,可能与盖天说有关:总章数"77",源自四七宿(二十八宿)的天文图象;而上下篇章数44和33,则依据"天三地四"说。

关 键 词:《老子》 楚简本  帛书本 汉简本  刘向本  文本演变 成型  定型  

分 类 号:B22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