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后踝骨折复位程度对胫距关节接触情况的影响    

Effect of various reduction degrees of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on tibiotalar joint contac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宏谋[1] 梁晓军[1] 李毅[1] 俞光荣[2] 杨云峰[2] 张东升[3]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710054 [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3]上海大学力学系

出  处:《中华创伤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1992/H0605);西安市卫生局课题资助项目(2012018)

年  份:2014

卷  号:30

期  号:10

起止页码:1035-103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3_2014、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法了解大块后踝骨折不同复位程度对胫距关节接触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成人新鲜小腿一足标本。用DDL实验机按照中立位、背屈10°和跖屈15°的不同加载力度,并通过Tek-Scan关节压敏片相关法分析正常状态、后踝骨折、1mm台阶、2mm台阶、1mm间隙、2mm间隙时,胫距关节的接触面积、接触压强和峰值压强。构建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相关生物力学工况。结果正常胫距关节中立位500N时接触面积为(4.94±0.67)cm2,胫距关节的接触力度为加载力度的(83.4±2.7)%。后踝骨折固定1mm间隙时,预设加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mm台阶时,仅跖屈15。加载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m台阶和2mm间隙时,在多种预设加载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元分析的趋势结果与相关生物力学研究一致。结论对于大块后踝骨折应尽量解剖复位。如存在复位困难,也应该将骨折块移位控制在1mm台阶和2mm间隙以内,如此可基本恢复踝关节的接触协调性。

关 键 词:踝损伤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后踝骨折

分 类 号:R68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