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研究    

Head and neck neoplasms:correlation of CT perfusion with microvessel density(MV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杰[1] 唐作华[1] 王纾宜[2] 曾文娇[3] 钱雯[1] 吴灵捷[1] 王文忠[1] 罗剑锋[4]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31 [2]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1 [3]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上海200032 [4]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上海200032

出  处:《复旦学报(医学版)》

基  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临床医学交叉研究基金(Z-259)~~

年  份:2014

卷  号:41

期  号:5

起止页码:581-5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评价肿瘤血管丰富程度及鉴别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1例头颈部肿瘤分成3组:A组16例,良性乏血供肿瘤;B组13例,良性富血供肿瘤;C组12例,恶性肿瘤。术前对所有肿瘤行CT灌注检查,用后处理软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并计算感兴趣区的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毛细血管通透性(capillary permeability,CP)等参数。同时切取与CT灌注相同层面的组织切片,行CD34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各CT灌注成像在3组肿瘤之间表现的差异及其与MVD的相关性。结果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TDC显示,良性肿瘤(A组+B组)出现I型TDC的频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C组)(P=0.003),恶性肿瘤中以Ⅱ型和Ⅲ型TDC为主。B组和C组的MIP、BV及BF均比A组明显高(P<0.01)。MVD在3组肿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3组肿瘤中MVD与MIP、BV均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1,0.352)。结论 CT灌注成像的TDC形态、MIP和BV等可间接反映头颈部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结合MVD有助于鉴别良性乏血供肿瘤、良性富血供肿瘤及恶性肿瘤。

关 键 词:头颈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微血管密度(MVD)  

分 类 号:R4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