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蚌埠市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childhood abuse,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sub-health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ngb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顾璇[1] 李红影[1] 袁长江[2] 刘佳[3] 陈志龙[4] 吴松年[5] 汤建军[1] 孙云鹏[1] 许静[1] 万宇辉[6]

机构地区:[1]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安徽蚌埠233000 [2]蚌埠市科学技术协会 [3]蚌埠市科技馆 [4]蚌埠学院 [5]蚌埠技师学院(蚌埠职业教育中心) [6]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  处:《中国学校卫生》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690;81202223)

年  份:2014

卷  号:35

期  号:8

起止页码:1149-11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IC、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了解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8所中学5 116名学生,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蚌埠市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25.1%(1 282/5 116)。不同性别、学段及是否独生子女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儿童期虐待得分高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学段均进入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在儿童期虐待和心理亚健康状态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1.16%,25.26%。结论儿童期虐待和社会支持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均有影响。对于有儿童期虐待经历的中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从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入手,以减少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关 键 词:虐待 社会支持 精神卫生 学生  

分 类 号:B844.2] R395.6[心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