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道德物化——技术物道德“调解”解析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程海东[1] 贾璐萌[1]

机构地区:[1]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出  处:《道德与文明》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X017);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J201305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N120314006);第5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4M550156);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wt2013005)

年  份:2014

期  号:6

起止页码:111-1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传统技术伦理学的外在进路影响了其实践有效性的发挥,荷兰技术哲学家维贝克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德物化"的思想,认为在具体情境中技术物与人共同构成复合的道德行动者,技术物也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意向性和自由,能够承担起道德调解的作用,因此主张对技术物进行负载伦理价值的设计,使技术物在道德实践中发挥"行动者"的作用,对使用者的行为产生道德引导和规范作用。"道德物化"可以通过设计者的道德想象、扩展建构性技术评估和情境法得以实现。"道德物化"思想的提出超越了传统技术伦理学的二元分析框架,由外在进路转向内在进路,在技术的发展、使用及其社会嵌入过程中发挥了建构作用。

关 键 词:道德物化  道德调解  技术伦理学 实践有效性  

分 类 号:B82-05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