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combined straw and N applica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me concretion black soil and crop yiel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玮[1,2] 乔玉强[1,2] 陈欢[1,2] 曹承富[1,2] 杜世州[1,2] 赵竹[1,2]

机构地区:[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肥230031 [2]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4B09;2011BAD16B06;2013BAD07B08);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基金(13B0217);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11C0202;13C0212)

年  份:2014

卷  号:34

期  号:17

起止页码:5052-50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通过安徽省蒙城县砂姜黑土上连续4a的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施用不同量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降低土壤容重2.5%—9.2%,提高含水量8.2%—28.5%和表层土壤贮水量4.1%—19.9%;增加土壤总孔隙度1.1%—8.9%、毛管孔隙度18.9%—41.0%,非毛管孔隙度降低6.4%—38.8%,土壤毛管孔隙度占土壤总孔隙度的比例增加。秸秆还田所有处理耕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秸秆移除处理,施氮540、630、720 kg N hm-2a-1时,秸秆还田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秸秆移除,而铵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无论秸秆还田还是秸秆移除,耕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指数趋势增加,硝态氮含量与施氮量的相关性秸秆移除处理高于秸秆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的铵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成指数趋势增加,而秸秆移除处理呈指数趋势减小,相关性均不显著。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获得高产的年氮肥用量分别为630、696 kg N hm-2a-1,秸秆移除为579、627 kg N hm-2a-1。经作用力分析,秸秆还田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作物产量受秸秆还田和施氮量的影响,但氮肥水平大于秸秆还田。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砂姜黑土 氮肥水平 理化性质 作物产量

分 类 号:S141] S14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