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某铁路隧道底部结构隆起病害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Analysis on Causes for and Renovation of Floor Structure of a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 Located in slightly-dipping Interbedded Rock Mas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立川[1,2] 肖小文[2] 林辉[2]

机构地区:[1]成都铁路局,四川成都610082 [2]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出  处:《隧道建设》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G05B00)

年  份:2014

卷  号:34

期  号:9

起止页码:823-83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SA、CSA-PROQEUST、IC、PROQUEST、RCCSE、UPD、ZGKJHX、普通刊

摘  要:西南地区YD隧道长约7 850 m,设计时速200 km,系双块式无砟轨道;建成通车后,K108+ 600~K109+ 350等区段底部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引起无砟轨道板开裂、破坏,致使轨道几何尺寸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列车正常运营.该隧道病害段穿越地层为薄至中厚中风化泥岩、砂岩缓倾互层围岩体,地应力测试表明该段存在与隧道轴线近似垂直的水平高地应力。通过采用现场调查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分析总结认为该隧道底部结构隆起的主要成因是:1)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的极高地应力作用于隧底下伏薄至中厚缓倾互层围岩体;2)仰拱参数不满足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在锚索加固治理方案实施后,YD隧道的底部结构隆起依然没有稳定,在分析其原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及今后遇到类似工程的方向性建议:1)在缓倾互层围岩体环境中且埋深50~300 m的隧道工程中,应特别重视底部结构的针对性设计,恰当选择仰拱的矢跨比和刚度;2)锚索必然的松动、滑移特征决定了其不能作为隧底结构隆起病害整治的单独和主要技术手段,以低预应力锚杆锚固、至少是“刚柔相济”的方式应被重视.

关 键 词:铁路隧道 缓倾互层围岩体  水平地应力  底部结构隆起  病害成因 治理  

分 类 号:U457] U459.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