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成熟粟、黍的植物考古学意义——粟的作物加工实验    

The Significance of Plant Archaeology to Immature Millet and Broomcorn Millet——Machining Experiment of Millet's Crop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宋吉香[1] 赵志军[2] 傅稻镰[3]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3]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  处:《南方文物》

基  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海外优秀博士科研资助计划项目(skyb201206);"四川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共同资助

年  份:2014

期  号:3

起止页码:60-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RWSKHX、普通刊

摘  要:我们在一个现代村落进行了一次传统方式的粟的早期作物加工实验,结果显示在收割的粟中含有相当比重的不成熟粟,这些不成熟粟经过脱粒和扬场等加工程序后,与其它作物加工的副产品一起被去除(作为燃料或者禽畜饲料)。类似的作物加工副产品也可以推测存在于黍的加工过程中。这一研究为植物考古样品中不成熟粟、黍的鉴定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不成熟粟、黍是中国新石器和青铜时代植物考古样品中常见的组成部分,根据此次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鉴定标准,并用来自山东和河南的植物考古样品举例说明。我们认为种子形态而不是种子大小在粟的鉴定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些整体形状呈圆形,胚区呈窄卵形,胚区长约占种子长5/6的种子,即便很小,很扁,甚至像被"挤压"过,都可以鉴定为粟。尽管不成熟粟根据其成熟程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但由于他们都集中在早期作物加工废弃物内,因此他们在解释作物加工方面的意义是相同的。另外,这一研究还肯定了在植物考古研究中不成熟粟类作物和成熟粟类作物的比例可以用来探讨作物加工对考古遗址中以粟类作物为主的植物遗存的形成过程的影响。

关 键 词:粟  黍  鉴定标准  植物考古  

分 类 号:S5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