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Efficacy of three approaches for fractEfficacy fractures of calcaneus: percutaneous reductionures reduction surgery, L-shaped lateral approasurgery, approach and small sinus tarsi approachch approach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骨科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足踝部疾患诊治中心,上海201800
年 份:2014
卷 号:7
期 号:4
起止页码:280-2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ZGKJHX、普通刊
摘 要:背景: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足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引起。移位及复杂的跟骨骨折仍需依靠手术治疗。但是术后伤口感染、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使得手术方式及入路仍存争议。本文就传统撬拨复位技术、经典外侧延长切口以及外侧小切口做一对比研究。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手术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获得随访患者173例(195足)。其中采用撬拨复位技术44例,6例为双侧;标准外侧“L”形切口61例,9例为双侧;外侧小切口68例,7例为双侧。均为新鲜跟骨闭合性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95例,Ⅲ型78例。患者年龄22~62岁,平均43岁。比较三组治疗期间的各项参数指标。结果:所有入组患者随访12~70个月,平均39个月。末次随访时,“L”形切口组和小切口组的B?hler角和Gissane角显著大于撬拨组(Q<0.05),而“L”形切口组与小切口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Q>0.05)。撬拨组伤口未出现感染,“L”形切口组和小切口组的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2.86%和5.33%。撬拨组、“L”形切口组和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7±8.18)min、(83±12.83)min、(61±9.97)min,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撬拨组与小切口组的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分别为(7.36±0.61)d和(10.87±2.72)d,而“L”形切口组相对较长[(17.60±4.56)d],与前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内固定材料费用上,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撬拨组(1780.32±40.21)元,“L”形切口组(33060.49±72.73)元,小切口组(21451.83±745.91)元。撬拨组、“L”形切口组和小切口组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03.68±6.20)h、(257.73±11.80)h、(176.40±9.19)h,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
关 键 词:撬拨复位技术 外侧“L”形切口 外侧小切口 跟骨骨折 疗效
分 类 号:R68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