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徐州221116 [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5 [3]徐州工程学院宣传部,徐州221008 [4]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基 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2013SJB190002);上海市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项目(B-6002-13-003023)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22
期 号:9
起止页码:1423-14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CD、CSCD2013_2014、CSSCI、CSSCI2014_2016、JST、NSSD、PUBME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共情指的是个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共享并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的倾向,包括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种成分。共情在学前阶段没有性别差异。进入中小学阶段以后,共情出现了性别差异。一方面,共情的性别差异与个体自身的生理成熟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两性逐渐趋向生理成熟,荷尔蒙分泌增加并出现差异,其中催产素有助于情绪共情,睾丸酮则与认知共情有负相关,两性的共情水平也因此有了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共情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倾向有关。女性的性别角色以关注他人为导向,与共情有直接相关,男性的性别角色以关注公平公正为导向,与共情没有相关。当两性习得各自的性别角色以后,他们的共情表现就出现了差异,这一差异在情绪共情方面较为突出。有关共情性别差异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仍然有进一步深入挖掘的空间,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视角上注重从年龄、性别和文化交互作用的角度进行考察,在理论上考虑从能力和倾向性的维度区分共情,在内容上丰富对影响性别差异的各项因素的研究。
关 键 词:共情 认知共情 情绪共情 性别差异 性别角色
分 类 号:R395[心理学类] B8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