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产业集聚的测度及其动态变化——基于北京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    

Measuring Local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Its Dynamics——Using Beijing Firm-level Dat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袁海红[1,2,3] 张华[4] 曾洪勇[4]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汉堡大学经济与社会学院,德国汉堡20146 [4]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出  处:《中国工业经济》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集聚经济和交通成本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批准号2013YB06)

年  份:2014

期  号:9

起止页码:38-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DFYBKZL(收录号:573569)、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国内产业集聚测度研究在方法、空间尺度以及行业层次选择等方面的不足,本文选择DO指数利用北京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不同空间尺度细化行业的产业集聚测度研究,并对产业集聚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①40%的行业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集聚的,集聚行业数量在1km处最大,最大集聚程度发生的空间尺度则相对较大;②高技术行业最集聚,多数行业集聚范围大而短距离内集聚程度不高,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分散,分散行业中有多个为重污染行业,分散尺度过大且分散程度高;③小企业是集聚的主体,大企业是集聚的主要推动力;④相同二位数行业下的三位数行业空间分布模式类似,大类行业与下属行业的分布模式有所不同;⑤随着时间发展,2/3的行业空间分布模式稳定,不会变得更加集聚或更加分散,其余1/3可能会更加集聚或更加分散,或者行业集聚区发生移动。因此,北京政府需采取措施改变大部分行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短距离集聚程度偏低的现状,可通过扶持、培养大企业等来提高集聚程度,促进形成集聚程度高、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北京面临污染企业规模小、数量较多且分散程度高的局面,为实现"宜居城市"目标,需进行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关 键 词:产业集聚 DO指数  动态变化  

分 类 号:F26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