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品种和饲养模式对鸡肉风味性状及其候选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Breeds and Raising Modes on Meat Flavors and Candidate Genes Expression Level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会丰[1] 高广亮[2] 王海威[2] 谢友慧[2] 李辉[1] 王启贵[1,2]

机构地区:[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30 [2]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402460

出  处:《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基  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o.CARS-42);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CSTC;2011AC1180

年  份:2014

卷  号:22

期  号:8

起止页码:1018-10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JST、RCCSE、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acid,IMP)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重要的肉质性状指标。为探讨品种和饲养模式对鸡(Gallus gallus)肉质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散养和笼养的城口山地鸡、大宁河鸡和青脚麻鸡为研究群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索氏浸提法测定鸡胸肌IMP和IMF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个IMP候选基因和9个IMF候选基因mRNA的表达量情况。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城口山地鸡IMP含量高于大宁河鸡和青脚麻鸡,散养鸡IMP含量高于笼养鸡;城口山地鸡IMF含量低于大宁河鸡和青脚麻鸡,散养鸡IMF含量低于笼养鸡。IMP候选基因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 transformylase/IMPcyclohydrolase,PURH)和腺苷-磷酸脱氨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eaminase1,AMPD1)基因,IMF候选基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脂肪酸转运蛋白1基因(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 1,FATP1)和解偶联蛋白3基因(uncoupling protein 3,UCP3)胸肌组织表达量分别与胸肌IMP含量和IMF含量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和饲养模式均显著影响IMP和IMF含量及其候选基因的mRNA表达,且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与IMP和IMF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为优质肉鸡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 键 词:品种  饲养模式 候选基因 肌苷酸 肌内脂肪

分 类 号:S78[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