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Genetic Analysis of Silique Length Using Mixture Model of Major Gene Plus Polygene in Brassica napus 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清元[1] 崔翠[1] 阴涛[1] 陈东亮[1] 张正圣[1] 李加纳[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大学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12006)项目;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项目(2011-G23);国家农业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3);重庆市良种创新工程项目(CSTC2011jjA80005);西南大学博士启动基金(SWU113064)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40

期  号:8

起止页码:1493-15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角果是油菜产量构成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长角果品种中双11和短角果材料10D130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该组合6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P1、BCP2和F2)的果身长、角果长和果喙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的3个角果性状均呈连续分布,其中,果身长最适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是1.75和–0.06,显性效应值分别是–0.59和–0.86,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和F2中分别是51.10%、74.23%和66.9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16%、17.11%和23.96%。角果长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0.34,显性效应为–0.81,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0.34,显性效应为–0.47,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和F2中分别是47.63%、68.51%和79.4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40%、20.89%和12.47%。果喙长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3模型(2对加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是0.2和–0.2,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和F2中分别是33.71%、72.75%和52.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08%、5.37%和27.60%。

关 键 词:甘蓝型油菜 角果长  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分 类 号:S56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