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2年夏季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phytoplankton in Lake Changhu and relationship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summer of 2012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柴毅[1,2] 彭婷[1] 郭坤[1] 何勇凤[2] 杨德国[2] 罗静波[1]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23

出  处:《植物生态学报》

基  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5B08-03)

年  份:2014

卷  号:38

期  号:8

起止页码:857-8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3_2014、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并确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于2012年夏季对长湖浮游植物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检测分析,运用藻类生物学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长湖水体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夏季长湖浮游植物共有53种(含变种、变型),隶属于7门41属,其中以绿藻最多(24种,占总数量的38.9%),其次为蓝藻(15种,占总数量的36.0%)和硅藻(7种,占总数量的14.1%)。优势种(优势度指数大于0.02)共10种,其中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是4个区域的共有优势种,最高优势度达0.72。浮游植物丰度为12.03×106–62.13×106 cell·L–1,平均值为27.71×106 cell·L–1。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现圆心湖、海子湖、马洪台、庙湖依次降低的特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89–3.24,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3–0.83。选取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5项参数计算得出综合营养化指数。通过藻类生物学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12年夏季长湖处于中度富营养化到富营养化程度。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总氮、总悬浮物、总磷、溶氧以及亚硝酸氮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两栖颤藻、席藻属(Phormidium)、鱼腥藻属(Anabeana)等蓝藻对总氮的需求较大。长湖各站点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形、人为干扰以及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关 键 词:典范对应分析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富营养化 长湖  浮游植物

分 类 号:Q948.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