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市场模型法还是指标法    

Discussions on the Assessment of China's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Market-based Approach or Indicator-based Approach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强[1] 杨柳勇[2]

机构地区:[1]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国际金融研究》

年  份:2014

期  号:9

起止页码:70-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学术界对如何识别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由于研究方法或样本不同,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同一个框架基础上对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系统性风险贡献(ΔCoVaR)侧重于反映银行个体风险对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边际期望损失(MES)侧重于反映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指数(SRISK)侧重于反映规模、杠杆率等银行层面的因素;指标法也主要反映规模因素。本文认为,由于规模差异较大,衡量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时,规模因素会优于其他因素,使得各种方法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即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最高。鉴于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采用市场模型法并不会优于指标法,应在指标法的基础上,结合反映不同风险来源的市场模型法动态评估不同银行的系统重要性。

关 键 词: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银行 市场模型法  指标法

分 类 号:F831[金融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