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丝绸之国与希望之乡--中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探析
Das Land der Seide und Hoffnung:Zum Chinabild in der mittelalterlichen deutschen Literatu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博士,武汉430074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02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项目批准号:11CWW02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NCET20111123)研究成果
年 份:2014
卷 号:29
期 号:2
起止页码:113-1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4_2016、RCCSE、RDFYBKZL(收录号:567243)、RWSKHX、核心刊
摘 要:早在古代希腊罗马人当中,中国就已作为丝绸之国而闻名。中世纪时,德国人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和"契丹"。在德语文学作品中,赛里斯首先作为梦幻般的丝绸之国出现在13世纪沃尔夫拉姆的英雄史诗《帕其伐尔》中。在15世纪诗人罗森斯普吕特的《祝酒歌》中,"契丹大汗"则与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国王"约翰长老"一起以巨富形象出现。通过对"赛里斯"、"契丹"和"约翰长老"的源流进行梳理,本文再现了中国形象在中世纪德国演变的过程,并揭示出德国历史、宗教、政治因素对建构中国形象所产生的影响。
关 键 词:中国形象 德语文学 赛里斯 契丹 约翰长老
分 类 号:I351.609.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