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生后4个月内不同喂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Effects of feeding patterns during the first four months after birth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 to seven-year-old childre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艾[1] 薛勇[1] 张玉梅[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100191

出  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年  份:2014

卷  号:17

期  号:7

起止页码:444-4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了解出生后4个月内不同喂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中国7个城市和2个农村地区选取3~7岁的学龄前儿童953人,通过回顾式问卷,调查其出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并分别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桡骨远端骨超声速度值等指标;采用《中国比内智力测试量表》对儿童进行智力测评。按照出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3组。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儿童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学龄前儿童出生后4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人数分别为476人、335人和142人。城市儿童纯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农村儿童[47.2%(343/726)与58.6%(133/227),χ2=9.780,P=0.008]。3组儿童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体重Z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8和12.175,P=0.005和0.002),纯母乳喂养组儿童的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体重 Z 评分均显著低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P 值均<0.05)。不同喂养方式儿童的骨超声速度值分别为(3640.2±142.0)、(3613.9±141.9)和(3613.4±143.0) m/s(F=3.946,P=0.020),纯母乳喂养组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P<0.05)。3组儿童的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智力水平、食物过敏率和食物不耐受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婴儿期的喂养方式可影响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重及骨密度,但喂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无明显影响。

关 键 词:喂饲方法  母乳喂养 瓶饲  生长和发育  智力 骨密度 儿童,学龄前  

分 类 号:R17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