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以意逆志”论——中国传统文学释义方式的现代审视    

Theory of Reader's Interpretation against Writer's: a New Look at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邓新华[1]

机构地区:[1]三峡大学文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出  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  份:2002

卷  号:39

期  号:4

起止页码:106-1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CSSCI、CSSCI2000_2002、NSSD、PUBMED、RCCSE、RDFYBKZL(收录号:233574)、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有关文学释义的纲领性理论命题。围绕这个纲领性的理论命题 ,中国古代的文论家和批评家对文学解释活动中释义者与释义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释义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深入而辩证的探讨 :既充分尊重接受者和释义者的主体意识———“意” ,又强调文学解释活动最终不能背离对作者和作品原意———“志”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还把文学解释活动看成是释义者之“意”与释义对象之“志”通过“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以意逆志”的文学释义方式比较好地解决了西方释义学理论无法解决的某些理论难题 ,其中所蕴涵的文学解释学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 键 词:中国  "以意逆志"  文学解释学 文学释义  西方解释学  

分 类 号:I0] I2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