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因组原位杂交辨别芸薹属异源四倍体AA、BB、CC基因组研究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discriminates the A, B and C genomes in Brassica allotetraploid spec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宗芸[1] 栗茂腾[2] 黄荣桂[2] 伍晓明[3] 宋运淳[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2]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3]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

出  处:《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970 4860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 983 0 2 70 )

年  份:2002

卷  号:24

期  号:1

起止页码:10-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CAB、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 (GISH)技术 ,以标记的白菜型油菜 (AA ,2n =2 0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 ,分别同芥菜型油菜 (AABB ,2n =36 )和甘蓝型油菜 (AACC ,2n =38)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结果芥菜型油菜有 2 0条染色体表现大而明亮的杂交信号 ,其它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 ,可以区分A、B基因组 ;甘蓝型油菜染色体上表现有38个信号 ,A、C基因组不能区分开来。以黑芥 (BB ,2n =16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埃塞俄比亚芥 (BBCC ,2n =34)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16条染色体上显示明显的杂交信号 ,其它染色体上信号很弱。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芸薹属中BB与AA和CC基因组间分化程度较大 ,而AA与CC基因组分化较小。基因组原位杂交表明最强的信号多集中分布于着丝粒区 。

关 键 词:基因组原位杂交 芸薹属 异源四倍体 四倍体 AA BB CC 基因组分化  

分 类 号:S56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