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春胺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理论研究    

Preparation,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modelling studies of inclusion complex of vincamine with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云汉[1] 赵雪秋[1] 杜瑶[1] 杨俊丽[1] 陈文[2] 李燕华[3] 杨丽娟[1] 钏永明[1]

YANG Yun-han;ZHAO Xue-qiu;DU Yao;YANG Jun-li;CHEN Wen;LI Yan-hua;YANG Li-juan;CHUAN Yong-ming(National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Gree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Biobased Materials,School of Chemistry &Environment,Yunnan Minzu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Key Laboratory of Medicinal Chemistry for Natural Resource,Ministry of Education,Yurm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 China;Kunming Institute of Precious Metals,Kunming 650100,China)

机构地区:[1]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生物基材料绿色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 [3]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00

出  处:《中草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762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562048);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2018YJCXS245)

年  份:2019

卷  号:50

期  号:2

起止页码:352-36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A、CSCD、CSCD2019_2020、EMBASE、IC、IPA、JST、RCCSE、RSC、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制备长春胺(VIN)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物(VIN/HP-β-CD),并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和性能测定,采用量化计算与分子模拟方法从理论角度研究其包合机制。方法通过饱和溶液法制备VIN/HP-β-CD;以包合物的载药量为指标,选用正交试验筛选VIN/HP-β-CD包合物制备处方与工艺;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VIN与HP-β-CD之间的包合行为,用Job曲线法确定其包合比。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热分析技术(TG、DSC)和核磁共振(1H-、2D-NMR)对VIN/HP-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测定VIN/HP-β-CD包合物的水溶性,并在模拟人体胃液和肠液环境下测试包合物稳定性,进一步采用理论计算研究VIN/HP-β-CD超分子体系的形成机制。结果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该包合物的最优条件为投料比VIN与HP-β-CD 1∶1,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为7 h,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6作为溶剂。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VIN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水溶性从原来的0.04 mg/mL提高到了16.5mg/mL,VIN的热分解温度从240.5℃提高到了306.1℃。1H-NMR与NOESY谱表明包合物是VIN的a环从HP-β-CD的大口端进入而形成的,量化计算与分子对接表明最优包合模式与核磁共振研究结果一致;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在水环境中VIN能深入HP-β-CD的疏水空腔,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空间尺寸匹配较好。结论 VIN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水溶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疏水作用、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为包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关 键 词:长春胺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性能研究  量化计算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分 类 号:R283.6[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