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分布形态对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    

Clinical effects of types of bone cement distribution in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贺双军[1,2] 吕南宁[1] 刘昊[1] 张长昊[1] 梁效[1] 周张喆[1] 陈康武[1] 孙智勇[1] 朱晓宇[1] 钱忠来[1] 杨惠林[1]

He Shuangjun;Lyu Nanning;Liu Hao;Zhang Changhao;Liang Xiao;Zhou Zhangzhe;Chen Kangwu;Sun Zhiyong;Zhu Xiaoyu;Qian Zhonglai;Yang Huilin(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nyang, Danyang 212300, China)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15006 [2]丹阳市人民医院骨科,212300

出  处:《中华骨科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02682,8180213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80199).

年  份:2019

卷  号:39

期  号:3

起止页码:137-1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对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12例,男54例,女258例;年龄(69.37±9.39)岁(范围52~95岁)。根据术后脊柱正侧位X线片中骨水泥的分布特点,将患者分为两组:“O”型组(113例113椎),骨水泥于椎体内呈现一个整体团块状,中间没有间隔或骨水泥缺失;“H”型组(199例199椎),骨水泥于椎体内呈现两个团块,中间有或没有少量骨水泥相连。采用单侧或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使用球囊扩张椎体,椎体中注入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T值、术前、术后第2天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入量、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局部后凸Cobb角和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组骨水泥注入量较“O”型组多(t=7.321,P<0.001)。“O”型组单侧入路较“H”型组多(χ^2=31.235,P<0.001)。两组术后第2天、术后1年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组术后1年VAS评分与术后第2天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2,P<0.001)。术前、术后第2天VA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H”型组VAS评分小于“O”型组(t=3.631,P<0.001)。两组术后第2天、术后1年局部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P<0.05),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2天、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2天、术后1年伤椎中线高度与术前比较有提高(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水泥分布基本可分为“O”型和“H”型,均可获得满意的�

关 键 词: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分 类 号:R68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