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郑州市冬季大气PM_(2.5)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分析  ( EI收录)  

Transport Pathways and Potential Sources of PM_(2.5) During the Winter in Zhengzho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段时光[1,2] 姜楠[1,2] 杨留明[1,2] 张瑞芹[1,2]

DUAN Shi-guang;JIANG Nan;YANG Liu-ming;ZHANG Rui-qin(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郑州450001 [2]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01

出  处:《环境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212400);郑州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项目(20170053A)

年  份:2019

卷  号:40

期  号:1

起止页码:86-9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EM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针对郑州市2017年12月~2018年2月的冬季气象数据和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通过混合型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方法模拟了郑州市冬季48 h的气流后向轨迹,同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使用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方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分析了郑州市冬季PM_(2.5)的潜在污染来源和不同潜在源区对郑州市大气PM_(2.5)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低风速、高湿度和较少的降水是造成颗粒物污染严重的重要气象因素;超过60%的后向轨迹来自西北方向,其次是来自京津地区的轨迹占比为25.6%,而来自南边和东边的轨迹只占7.5%和6.1%,但对应着较高的PM_(2.5)浓度;郑州市冬季PM_(2.5)的潜在源区主要是北部的京津冀传输通道城市,包括焦作、开封、新乡、鹤壁、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此外,相邻省份包括山西省、湖北省和安徽省部分区域对郑州市大气PM_(2.5)污染水平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和贡献.

关 键 词:细颗粒物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  浓度权重轨迹(CWT)  

分 类 号:X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