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    

The Secondary Production of Macrozoobenthos in Jiaozhou Ba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旭东[1] 于建钊[2] 张晓红[1] 崔文连[1] 汪进生[1] 孙立娥[1] 王艳玲[1] 贾胜华[3]

LIU Xudong;YU Jianzhao;ZHANG Xiaohong;CUI Wenlian;WANG Jinsheng;SUN Li'e;WANG Yanling;JIA Shenghua(Environmental and Monitoring Station of Qingdao,Qingdao 266003,China;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Control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Beijing 100012,China;Zhejiang Surveying Institute of Estuary and Coast,Hangzhou 310008,China)

机构地区:[1]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青岛266003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3]浙江省河海测绘院,浙江杭州310008

出  处:《中国环境监测》

基  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302-001);环境保护公益性科研专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201309008).

年  份:2018

卷  号:34

期  号:6

起止页码:47-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国外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评估方法,结合国内研究现状,选取了3种Brey模型对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进行估算,通过2015—2017年连续3个季度对胶州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最终结果表明: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与其他海域相比具备较高的水平,次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其中夏季为最高;湾内高值区位于湾顶中部红岛以南到向西偏移至大沽河口和红石崖附近。分析发现历年来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基本保持稳定,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资源的变化是造成次级生产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研究推荐使用Brey(2012)模型来估算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春、夏、秋季的估算结果分别为880.17、1 537.64、458.33 kJ/(m^2·a)。

关 键 词:大型底栖动物 次级生产力 Brey模型  胶州湾  

分 类 号:X8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