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大连市城市韧性评估  ( EI收录)  

Evaluation of urban resilience of Dalian ci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ize-Density-Morph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修春亮[1] 魏冶[2] 王绮[3]

XIU Chunliang;WEI Ye;WANG Qi(Jangho Architecture College,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9,China;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School of Management,Change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机构地区:[1]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沈阳110169 [2]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春130024 [3]长春大学管理学院,长春130022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41)~~

年  份:2018

卷  号:73

期  号:12

起止页码:2315-23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建设安全城市为目标,依据地理学和景观生态思想方法,构建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三维城市韧性研究框架,并对2000-2016年大连市各县市区的城市韧性进行评估。其中规模韧性利用生态基础设施工具进行度量,密度韧性利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工具进行度量,形态韧性基于源汇景观平均距离指数进行度量。还对各年份三类韧性的组合形式进行综合评判。本文认为,"规模—密度—形态"三位一体的韧性评估方法可有效识别城市的韧性特征,是建立城市规划与城市韧性研究之间有效联系的纽带。研究发现:(1)规模安全是城市空间扩张的基本约束条件;(2)生态承载力是城市密度的安全阈值;(3)"源—汇"景观的空间耦合是优良城市形态的基本特征;(4)是"规模—密度—形态"三个韧性的组合状况而不是某一单项指标决定城市的安全性。基于规模、密度、形态韧性及其组合特征判定,为未来大连的城市发展提出建议:(1)严格限制中心城区与金州区开发强度,遏制其蔓延式增长趋势;(2)严格控制海岸带开发,维持山体和绿色植被斑块的完整性;(3)促进市域均衡开发,提升城市整体韧性;(4)优化新市区开发战略,形成良好城市形态。

关 键 词:城市规模  城市密度 城市形态 城市韧性  安全发展  大连市  

分 类 号:F299.2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